近来较少整理满满的思绪,自觉颇为不妥。平时心理出现的思绪或内心对话,可能会有不理智的,比较偏袒自我的,或较为满足内在小孩的。如果不整理,遇到不同状况所升起的情绪就得不到抒发和合理的诠释。负面情绪的堆积,自己会慢慢地随波逐流,容易随外境而升起烦恼的状态。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刚开课,需要时间让自己从休假状态,适应现在一周赶往两地读书和教书的情况。
这个学期上了两星期的课,遇到了不同的讲师,有资深且严肃的,有身形庞大且知识和经验深厚的,有情绪化且讲话直接的,有高知名度且有些许自我的。看着他们的教育方式和态度,我也一直在审查自己方式和心态,也尽量去适应这些讲师的教学形式来学习。
上一段文字提到的第四位讲师,高知名度且有些许自我的哪一位。我觉得他在他的专业领域成就很高,所以讲课时,对于他的讲解方面也很有自信。如果有人提出疑问,他的反应会让别人觉得自己被看轻。可能他觉得提问者的资质不高,自己讲解完毕后对方还不明白。所以他回答的时候,又会从新把同一件事,用同样的方式解释多一遍,而那种解释其实就是别人不明白的原因,但如果再提问,他就带过也进入下一个课题,避免我们再继续发问。而很多时候,他可以在一些很容易明白的事项上说明很久。
自觉他的状况在自己教书时也会出现,因为这经历似曾相识,所以要注意这情况给人家的感觉是很不舒服,而且对学生学习帮助也不大。好好的检讨自己,把对方当作借镜来提升自己,同时也要尽量适应和在他的教导下把学习效益提升。
教书前备课,不能只是单方面的理解课程内容,而是要在学生的角度来理解,做准备。也就是把“我”所理解的先放一边,为“大家”能理解的做整理和解说。
我倒是觉得没什么。学生不明白讲师就有责任说明白,如果他尝试了,学生还不明白,那只好靠自己。
ReplyDelete提问的人有我们班上有医生资格的同学,有教书多年后再升学的老师,有医护人员等。大家提问后得到的感觉都一样,所以我们过后决定少发问。
ReplyDelet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