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dnesday, October 17, 2012

聪明是教出来的

如果有人觉得孩子不够聪明,
想放弃给对方的教育的时候,
这句话确确实实带出这样的含义,
聪明不是只有天生的。

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,
一直有一股冲动想要把它介绍给更多人,
尤其在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和家长。
教师是经过训练,
他们有一定的方式跟技巧可以给于孩子知识;
而家长却是没经过这方面的培训,
他们则从自身经历或其它资源学习到的方式来教育孩子。
不论是教师或家长,
我想这本书可以是一个很棒的参考。

这是一本书名为《聪明是可以教出来的》,
里面记录着一位热爱教育的日本教师的演讲内容。
内容分成五个部分,
其一:不用质问的方式与孩子沟通;
其二:聆听并帮助孩子化解困惑;
其三:避免对孩子大怒、大吼;
其四:认同并尊重孩子;
还有最后是;用爱作为沟通的桥梁。

书里提供许多实例和方式,
也还有一些短漫画来鼓励我们与孩子建立起互相信赖的沟通桥梁。
总的来说,
这本书所提倡的教育理念,
不是教条式的给与孩子硬性管理,
而是陪伴、关怀、激发孩子的自主思考,
尊重孩子们的想法,
接受他们现有的能力和状况。
谈到这里顿时想起冯以量在他的书里提到的一句话,
“这世上没有坏孩子,只有受伤的孩子”

在这里把书中的一些内容分享给大家:

书里提到一个常见的状况,
当孩子在学校参与许多课外活动,
而以家长判断这样下去那孩子的课业会退步。
这种情况下一般父母的反应大家可以自己想象;
而如果长辈站在尊重孩子自主选择的立场,
跟孩子聊学校的情况,
然后问他们如果忙起来是否有应付课业的方法,
再询问孩子家长可以怎样协助他们,
给他们自由做主的权力。
在这前提下,
孩子可以慢慢学习到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,
进而觉得自由与责任是一体两面的
缺一不可。

人的疑心病很重,
这是常听说的,
因此很喜欢质问别人发生的事情,
母亲可能会责问父亲为什么会花那么多钱等;
同样的态度也会用于对待孩子,
父母或师长会质问小孩为什么没把功课做好,
觉得可能是他懒惰然后就会加以批判。
这种责问的方式所使用的语气是不信任而且带有责备的含义,
而且每当那问题被问出的时候,
答案非常局限,
所以沟通很难进行下去。
试着把“为什么”改成“是什么”:
比如:为什么功课没做完?
改成:你觉得妨碍你做功课的原因是什么?
这是开放性的问题,
任何人可以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回应该问题,
对谈因此得以延续。

师长时常投诉孩子这个不好、那个不好,
并且觉得自己在管教他们的时候已经尽力,
对他们发脾气也是理所当然的,
因为太认真而对自己和孩子都过于严格,
然后又害怕会出现偏差,
所以亲子都紧张兮兮,
随时在害怕会不会做错事,
在这样的不安情绪下,
无论做什么事都总不觉得自由、快乐,
也就很难做得高兴和产生爆发力。
过渡在意负面的事情,
用责备方式说话,
会让自己乃至于被责备的孩子产生负面的潜意识和无意识,
结果更容易犯错。
书里有许多建议可以用来克服这种情况的。

有空找来读看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LinkWithin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